阅读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2-04 01:10:51
阅读教学设计

阅读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,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,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,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,使教学效果最优化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阅读教学设计1

学习目标

1.朗读诗歌,感受音律之美。

2.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。

3.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。

教学重难点

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新课

古时交通不便,亲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,所以离别之际,古人常以诗话别抒发情感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,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。

(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)

二、感知诗歌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
1.朗诵诗歌。(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)

2.结合注释及工具书,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。

3.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?

三、阅读多文本材料,学习新知

《南浦别》白居易

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王昌龄

1.朗读诗歌:

个人展示

班级成员指名评价进一步朗读提升

2.交流思想,展示汇报

结合注释及工具书,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展现的'画面描绘出来。

3.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?

四、比较整合

合作探究,请学生们比较三首诗歌的异同,并将意见进行整合归纳。

五、再读诗歌

带着对诗歌情感的理解,齐读文本,领略韵律之美。

六、名句荟萃
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——高适《别董大》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——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——李白《赠汪伦》

功名万里外,心事一杯中。——高适《送李侍御赴安西》

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?——王维《送别》

阅读教学设计2

教学目的:

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。

教学步骤:

一、导入:

用培根的名言导入,“知识就是力量。”“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。”

二、学习目标:

1、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;

2、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。

三、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

1、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、语言及表达技巧。

2、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。

四、了解中考考题

2005年广州实验区中考题:

14比较《公输》和《曹刿论战》: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,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,你得到了什么启示?请选择其中一点,谈谈你的看法。

参考答案:

基本要求: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来,2分;叙述恰当,2分。例:从《公输》的结局看,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,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,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,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。这个道理,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,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。

2005年广州非实验区中考题:

14比较《公输》和《曹刿论战》: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,在《曹刿论战》文段中,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?在《公输》文段中,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工攻打宋国的决定的?

参考答案:

1)鲁国依靠曹刿沉着、果断(正确)地指挥,最终获得战争胜利。

2)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,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,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。

五、复习方法:结合考点、疏理课文、归类比较

复习内容:

1、战争治国篇

2、写景抒怀篇

3、阐明事理篇

4、托物言志篇

六、分别从比较点来进行学习活动。

比较点:人物形象(身份、语言、行为、特点)

思想内容(A思想、观点;B内容方面:事情(起因、经过、结果)

1、人物形象:

比较下列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:

“治国篇”:邹忌和诸葛亮(提示:从身份、劝谏方式、行为等来谈)

同:A身份:都身为臣相;B行为:都在向自己的君王提出治国的主张;

不同:A身份:虽两人都是臣相,但诸葛亮比邹忌更有地位,因为诸葛亮是后主刘禅的相父。B劝谏方式上:邹忌采用委婉进谏的方式来劝谏齐王采纳自己的建议;而诸葛亮采用直接进谏的.方式,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。

“战争篇”和“治国篇”:邹忌与墨子(提示:从身份、劝谏方式和行为、特点来等谈)

同:A身份:都身为不同国家的臣子;B行为:都理据充分地成功说服了自己想要劝谏的人;C都是爱国忠君之士。不同:A面对的对象不同:邹忌面对的是自己的君王即齐王;墨子面对的是他国的君王即楚王、他国的臣相即公输盘。B劝谏的方式不同: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设喻,采用委婉归劝的方式让齐王接纳自己的建议;墨子采用类比、设喻和展示实力的方法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劝谏。

2、从思想内容上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(思想、观点;内容: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)

1)“战争篇”:《公输》和《唐睢》(提示:从内容、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等来谈)

同:A都是涉及战争的;B起因:都是弱小国家受到强大国家的挑战;C结果:都是派使者出访并成功阻止对方的进攻;D思想:都不主张大国对小国的“不义”之战。不同:事情的经过不同:《公输》中墨子除了使对方理屈词穷,从道义上使对方威风扫地,还从实力上作好了充分准备,在与公输盘的“模拟攻守”中“九距攻城之机变”,使对方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。《唐睢》中唐睢除了用“布衣之怒”对抗秦王的“天子之怒”外,还采用了以死相拼、舍生取义的方式挫败秦王。

2)“战争篇”和“治国篇”:《公输》和《得道多助》:(提示:同:墨子的“非攻思想”与孟子的“仁政”思想。)

同:都主张“仁爱”“和平”,反对战争。墨子说服公输盘中设计诱导公输盘说出“吾义固不杀人”,使公输盘理屈词穷,此处的“义”就有仁爱之义。《得道》中通篇讲“道”,此中“道”即指“施行仁政”。

不同:内容上:两篇分别是讲述战争和提出治国主张的文章。

七、作业:

分别从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。(A、B班同学两个角度都做;C、D班同学任选一个角度来做 ……此处隐藏29847个字……,老师真希望你们天天以书为伴。

师: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基地,是我们学校生活中的一个乐园,你们愿意来这里阅读吗?学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能节省开支为我们选购大量优秀读物,我们能不好好阅读吗?(生齐答:不能)

师:上周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读物,你们都读完了吗?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近读的书向别人介绍一下,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感想和启发。

1) 小组交流。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,选出你们小组内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。

2) 班内交流。

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在介绍时,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,老师猜想,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,而且老师还发现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,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级最受欢迎的书。

(各小级派代表介绍)

(三)交流读书的方法。

师:刚才同学们读的书中,既有中国的,又有外国的,既有现代的,又有古代的,既有文学方面的,又有科学常识方面。这才叫博览群书呢!有人说:“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。”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读书,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?

生:要读健康的,有意义的书。(预设)

师:你说得很对,读书要有选择地读,内容积极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。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积累了不少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吧,谁来说一说,你都是怎样读书的?你有哪些方法?

(生自由回答)

师:同学们说得真精彩,请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用到刚才提到的的读书方法,将读书的快乐,用我们的笔,用我们的心记录下来,让他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回忆。下面老师向你们提几点课外阅读的建议:

第一、培养爱读书的兴趣。

关于读书的好处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,我们必须养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。要知道读书不但是一件乐事,也是一件雅事。更是使我们身心受益的事。

第二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。

人有个性差异,喜好也就有所不同。外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豪放的作品,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婉约的`作品。不论哪一种类型,有一个评价的标准: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,能够很快进入文字,并产生联想、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,就可以断言: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。

第三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。

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。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,要认真反复读,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,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。这就是精读。然而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而书籍却浩如烟海,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,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。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,更多的信息,又必须读大量的书,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略读。略读就是大略地读。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。通过略读,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,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,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,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。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。通过略读,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,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,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。略读为了提高读书速度,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。当然,略读也不是读完了事,每次读完毕,也可以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,最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内容。只有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,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。

第四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师:老师把叶圣陶老爷爷的读书方法介绍给你们:

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。先看序文或作者、编者的前言,知道全书的概况,是好习惯。把书估计一下,预定若干日读完,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,是好习惯 。有不了解处,不怕查工具书,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,是好习惯。自己有所得,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。其实说不好的习惯,半途而废,以及眼睛在书上,脑子开小差,都非常不好。

—叶圣陶

第五,做好读书笔记。

师:老师再给你们讲讲怎样写好读书笔记: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、感想型、归纳型、想像型、评价型等几种。

1、摘抄型: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、美词佳句、内容要点,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,好的开头、结尾,原文照录。

2、感想型:读完一本读物后,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,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。

3、归纳型: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(各部分)的小标题。

4、想象型:主要是续编故事,改写故事,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,从而培养创新思维。

5、评价型:即评价书中人物,或真或伪,或善或恶;或美或丑等等。

(四)交换图书,认真阅读

下面时间就请同学自由交换各自手中的图书,在交换的时候,顺便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,没有换到自己满意图书的同学,还可以到图书室去选。选好图书以后,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来读。都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。

(五)总结

这节课我们又发现了不少好书,学到了不少好的读书方法,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。我很高兴,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。

阅读教学设计15

阅读目的: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关于狼的故事,来了解狼的多面性,更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

面性,打破童话故事中狼凶恶的唯一面貌!阅读材料:《小绿狼》 《狼狼》 《狼大叔的红焖鸡》 《笨狼路路》 《一只好狼的故事》推荐故事:《狼王梦》阅读活动:

一、了解群文阅读

二、群文阅读指导

(一)学习《小绿狼》

孩子们,你们见过狼吗?喜欢狼吗?觉得狼应该是什么样的?(相机出示狼的图片)看来孩子们对狼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,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狼的故事,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分享,你们愿意去看看吗? 1、先请孩子们自己阅读第一篇。(阅读绘本故事)

2、孩子们,故事读完了,你喜欢这个故事吗?在这个故事里你认识了谁?你喜欢它吗?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?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狼? 3、小结:我认识了一只(

)的狼。(据孩子们的回答相机作出小结)

(二)阅读学习《狼狼》 《狼大叔的红焖鸡》 《笨狼路路》和《一只好狼的故事》 1、老师认识的狼有很多很多,现在也请孩子们去认识认识,看看你能了解几只狼,能不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呢?

2、请孩子们自行阅读后面几篇故事。

3、你认识它们了吗?它们都是怎样的?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?你们对它们有什么评价呢?

4、集体交流:谁能来说一说你认识了谁?了解了谁? 5、小结:

(三)群文阅读小结 (四)阅读活动延安伸

孩子们,关于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,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个性,都有自己不同的.人生,试试去读读《狼王梦》吧,或许你还有更多的发现呢!读了之后欢迎再来和我交流哦!

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,看上去容易,实则很困难,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来定位自己。你的长相、性格、语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,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。自信当然重要,但有时又是自负的同义词;相信自己,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,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面。

《阅读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